作者:夏奇
一、建筑業數字化轉型是必然發展要求
我國建筑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當前整體特點是大而不強,管理相對粗放,資源利用不充分。2021年,建筑業總產值達到29.3萬億,占國內GDP近25%,但產值利潤率僅2.92%,且建筑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建筑能耗居高不下。
伴隨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從渣土揚塵管控到綠色建筑,再到碳達峰、碳中和,現場管理、施工工藝、成本控制等多方面水準均應有較大提升。同時行業整體增速放緩,轉向存量競爭,疊加人口紅利遞減、有效數據資產匱乏等,傳統增長模式已難以滿足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建筑業未來將走向以“回歸產業本質、聚焦核心能力”的時期。大型建企將以工程總承包為代表性抓手、以精益管理能力提升為前提,聚焦代表產業發展方向、重點環節重點突破,向建筑全產業鏈作產業延伸,其中龍頭企業將基于業主方對項目全生命期的、綜合性、跨階段、一體化的服務需求,以投建營一體化模式為主,打造以自身為核心的行業供應鏈體系。部分中小型企業融合新技術,積極轉向“專精特新”發展。
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要義是將基于工業技術專業分工取得規?;实陌l展模式逐步轉變為基于信息技術賦能作用獲取多樣化效率的發展模式。數字化可以打通策劃、設計、施工、運維全產業鏈,通過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帶動整個建筑產業鏈的升級,實現高效生產和協同;同時可以串聯研發、生產、交易和監管的各個環節,實現各個環節快捷高效。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將是必然的發展要求。
二、《數字化轉型 價值效益參考模型》對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價值
2022年10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國家標準GB/T 23011-2022《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 數字化轉型 價值效益參考模型》(簡稱《數字化轉型 價值效益參考模型》)正式發布。該標準是我國發布的首個數字化轉型國家標準,對數字化轉型領域標準化建設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
該標準聚焦價值體系重構這一數字化轉型根本任務,針對兩化融合價值效益“有哪些”“怎么創造和傳遞”及“怎么獲取”等問題,給出價值效益分類體系,基于能力單元的價值創造和傳遞體系及基于新型能力的價值獲取體系等參考模型,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一套以價值為導向,能力為主線,將價值效益要求貫穿數字化轉型全過程的方法機制,幫助企業穩定有效獲取數字化轉型成效。
“企業數智化,價值是方向,發展是目標”,成為“數智企業”,是為了給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最終的目標是為了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之下,深化對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和理解,是有效推動建筑企業實現高效數字化轉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數字化轉型能創造什么價值
“價值效益分類體系”給出數字化轉型可實現的價值效益參考分類,從生產運營優化、產品/服務創新、業態轉變等方面,明確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斷躍遷的價值效益。
“生產運營優化”,重點關注傳統產品生產與交付,主要基于傳統存量業務,獲取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質量提高等方面價值效益;“產品/服務創新”,重點關注產品與服務創新,主要為拓展基于傳統業務的延伸服務,獲取新技術/新產品、服務延伸與增值、主營業務增長等方面價值效益;“業態轉變”,重點關注新賽道,主要為發展壯大數字業務,獲取用戶/生態合作伙伴連接與賦能、數字新業務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價值效益。
“數字化轉型的價值效益有哪些”對于企業數字化轉型非常重要,這個問題既是數字化轉型的起點,數字化轉型的地圖非常龐大,需要從價值效益分析來決定數字化轉型的具體路線圖;這個問題也是數字化轉型的終點,數字化轉型要付出非常大的成本,需要從價值效益檢查來判斷數字化轉型的路線圖是不是正確。
2?企業應叢哪些角度出發,分析數字化轉型創造價值所需的能力
“基于能力單元的價值創造和傳遞體系”給出基于能力單元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傳遞參考架構,從基于能力分解實現價值分解的主要視角、支持能力打造和價值創造的能力單元、支持能力協同和價值傳遞的能力單元組合范式等方面,明確通過能力單元和能力單元組合建設,實現能力打造和共享,支持價值創造和傳遞的方法路徑。
“基于能力分解實現價值分解的主要視角”與業務場景相對應,組織應參考組織主體、價值活動客體及信息物理空間三個視角,系統開展新型能力的系統分析、逐級分解。
待企業明確了創造數字化轉型價值所需要的各方面能力后,“支持能力打造和價值創造的能力單元”,進一步說明了應如何打造這些能力。能力單元是實現價值效益的能力載體,可由過程維、要素維、管理維共同定義。組織應通過過程維、要素維和管理維三個維度的協調聯動和融合創新,確保以價值效益為導向,穩定有效地打造和運用預期的相關能力。
過程維包括策劃,支持、實施與運行,評測和改進等子維度,明確能力建設、運行和優化的過程管控機制;要素維包括數據、技術、流程和組織等子維度,明確能力建設、運行和優化的系統性解決方案要求;管理維包括數字化治理、組織機制、管理方式和組織文化等子維度,明確能力建設、運行和優化的治理體系。
在上述基礎上,企業可將支持能力共享和價值傳遞的能力單元進行組合。能力單元組合的典型范式包括但不限于獨立能力單元、流程型能力模塊、網絡型能力模塊及生態型能力模塊。
3企業應如何完成數字化轉型價值創造的閉環
“基于新型能力的價值獲取體系”,指出組織應基于新型能力賦能構建的開放價值生態體系模型,從價值點、價值鏈、價值網絡、價值生態等視角出發,以新型能力賦能業務創新轉型,實現價值效益開放共建、共創和共享。其中能力節點通過賦能業務數字化進而獲取價值點;能力流通過賦能業務集成融合進而獲取價值鏈;能力網絡通過賦能業務模式創新進而獲取價值網絡;能力生態通過賦能數字業務培育進而獲取價值生態。
4對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價值
面臨世界大變局,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大幕已拉開,建筑企業進入數字化轉型深水區,《數字化轉型 價值效益參考模型》為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益指導。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價值效益核心應是重塑企業掌控力和拓展力。重塑掌控力以實現企業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質量提高,保障企業更好生存;提升拓展力以實現產品/服務創新、業態轉變,支撐企業持續成長。面對業內數字化進程中存在諸如數據孤島、缺少有效連接協同、數據驅動力不足等問題,建筑企業應當聚焦構建數字化的價值創造與傳遞能力,將數據、連接、算法有機融合,發揮整體最大效能。
數據是提升“兩力”的源泉。數據應圍繞建筑企業核心業務的生產要素、生產活動及管理活動,進行無修改、無掩飾的自動收集,保證其準確性、及時性及全面性。
連接是提升“兩力”的通道。數據連接應與建筑企業核心業務緊密結合,而不是數據間簡單的技術連接。連接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責權利清晰可靠的業務連接。
算法是提升“兩力”的引擎?!皵祿?算法”不僅能夠驅動建筑企業的業務管理,還能有效支撐其經營決策。例如,基于數據+AI的項目大腦,能夠實現業務層面的智能調度與控制;通過描述性、診斷性、預測性及指導性分析,反饋至數字決策與控制中心,讓系統判斷變成現實,并實現PDCA循環。
大型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應在一體化、系統化的平臺支撐下,打通企業與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服務鏈條,通過重點場景應用,獲取以重塑掌控力與拓展力為核心的價值效益,以數據流貫通上下游鏈條企業,尤其和分供方、監理方及業主建立業務的共享協同,構筑企業在新發展格局下的競爭新優勢。
數字化重塑掌控力的重點場景應用,主要聚焦項目、公司、集團三個層面。項目作為基層執行單元,通過BIM+智慧工地一體化等方式,實現精細化管控;公司作為經營管理中心,通過項企一體化實現集約化管控,采用業財一體化實現協同化管控;集團作為戰略決策中心,通過決策數據化實現智慧化決策。
數字化提升拓展力的重點場景應用,主要聚焦存量業務規?;卣购驮隽繕I務穩健式拓展。存量業務規?;卣故峭ㄟ^能力平臺化,沉淀共性核心能力支撐業務拓展;增量業務穩健式拓展是通過供應鏈一體化、設計施工一體化、投建營一體化等方式,拓展供應鏈、價值鏈和產業鏈。
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應通過數據流最終形成兩個價值圈,第一個價值圈是建設方圍繞資金流,與咨詢方和設計方形成;第二個價值圈是施工方圍繞現場資源流,與相關分包方和供應商形成。兩個價值圈的區別在于建設方價值圈里更多圍繞著項目階段微笑曲線一前一后兩類數據流,而施工方則主要掌握整個建筑施工階段的數據流。兩個價值圈本質上是交付模式和信息掌控度的競爭。如有一方能將數據流統一,將掌握話語權,其在價值鏈的位置也會得到較大提升。
建筑企業傳統的價值體系是基于技術、資源壁壘構筑起來的縱向封閉式體系,數字經濟時代的價值體系將是以數字場景為牽引,基于新型能力共建、共創、共享形成的開放價值生態。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具備的能力要素包括:發揮數據的創新驅動潛能,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管理技術與專業領域技術等的集成應用和融合創新,優化業務流程和職能職責協調聯動機制;通過持續推進數據、技術、流程、組織四要素之間的協調聯動和互動創新,推動新型能力打造和價值創造方式的持續變革等。
建筑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應系統把握如下四個要點:
1)數字化轉型是信息技術引發的系統性變革;
2)數字化轉型的根本任務是價值體系優化、創新和重構;
3)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路徑是新型(數字)能力建設;
4)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驅動要素是數據。從具體的推進執行來看,數字化的抓手,應從場景來切入,連接是前提,運營作為保障,最后技術是在平臺上來提供。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