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巍
在上篇和中篇的論述中,筆者和大家分享了華為在解決人才招聘、人才培養、人才激勵和人才保留等問題時的策略、先進經驗和啟發與借鑒點,本篇文章筆者想和大家再分享一下華為是如何解決人員授權和組織協同的問題,這兩個問題也是很多建筑企業所關心的問題。
01
讓聽得見炮火的人來決策
華為的任總有句名言是:讓聽得見炮火的人來決策。其核心思想是一線的業務主管最了解現場情況,所以應該具有現場的決策權,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很多企業的一線人員沒有決策權呢?筆者認為,這里有兩個核心原因,一個是身處前線的人未必具有合理決策的能力,一個是如果一線人員濫用權力,那公司如何控制風險呢?那么針對這兩個問題,華為是如何解決的呢?
首先,華為提出了少將班長的概念,也就是說一線業務負責人就相當于軍隊里的“少將”,是公司優秀的業務骨干,那么這樣的人如何選拔?華為有兩個做法:一個是選拔優秀的中后臺干部上前線,一個是破格提拔一線優秀的業務主管,然后將這兩類人賦予更大更多的權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第一類人,由于其可能并未在一線實際指揮過“戰斗”,因此,在他上“前線”前,一定要做好全真培訓,通過“模擬戰斗”做好充分準備。那么接下來的問題,華為的這種少將班長可以有多大的權力?他除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指揮戰斗,他還具有獎金發放的權力,一般來說,一個項目結束后才發獎金,但是少將班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邊干活邊發獎金。
其次,從公司的角度出發,如何控制好風險,防止少將班長“為所欲為”呢?華為的做法是要求一線作戰情況要對總部的風控部門時刻保持“透明”;同時,風控部門設定好違規底線,即:只要一線業務沒有偏離業務發展目標,以及沒有觸碰公司的價值觀底線,那么總部就不干涉一線業務的任何發展,哪怕一線業務人員的做事方法不對,總部也不會干涉。關于業務“透明”,華為的做法是:一線和后端要一起明確風險點和評判標準;同時,每個業務環節要有一定的交叉和重疊。比如:一線業務負責人和客戶談一個訂單,他不能等到和客戶都談好了再交由法務來進行合同評審,他必須提前幾個月/幾天就和總部的法務部門進行信息的傳遞和溝通,這樣一來總部的相關部門就可以提前知道訂單的背景信息,這樣既可以提高審核效率,還能夠規避好潛在風險。
02
通過指標互鎖和流程型組織解決組織協調問題
任何一家規模較大的公司都會面臨協同性難題,部門墻、推諉、官僚主義現象層出不窮,華為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同樣面臨過這個問題,那么華為是如何解決的呢?
首先是指標互鎖,即:在給各個部門/團隊制定目標的時候,把重要協作方的目標也制定進去,這意味著,你既要完成自己的指標,也要完成對協作方承諾的指標。舉個例子:華為的客戶經理、產品經理、交付經理是最容易產生矛盾和推諉的“鐵三角”,那么華為就讓這三個角色的指標進行互鎖。比如客戶滿意度這個指標本來是交付經理來背,現在則是客戶經理和產品經理都要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指標互鎖并不是由公司制定的,而是由團隊之間互相提的,這種指標既可以是具體的需求指標,也可以是提出以什么時間節點/手段給到支持,也可以是具體某個任務達到什么標準等等。指標互提的過程中,華為強調只針對(核心)痛點來提,同時控制好指標權重,通常協作指標不超過總權重的30%(如果協同度較差,則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比重),另外公司也會對指標進行核對校準,防止偏離公司業務發展目標。
其次是打造流程型組織。流程型組織要求明確每個(關鍵)崗位的流程角色和職責,并賦予相應的權力。比如你是研發主管,這是你的職能角色,但是在具體的業務流程中,你可能要扮演某個營銷項目的技術顧問,這就是你的流程角色。一般來說,流程角色有執行者、決策者、顧問和相關方。同時一個流程角色也要明確應承擔的責任和目標,值得一提的是,流程上的每一個角色,他的職責都是覆蓋全流程的,而不是只為某一段負責。
03
啟發與借鑒
筆者認為,華為的少將班長、指標互鎖和流程型組織對建筑企業是有很大的借鑒意義的,少將班長的本質是授權,很多建筑企業總部對項目部/項目經理都是控制型監管,很少能做到充分甚至是很大的放權授權,如果能做到事先明確風險點,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業務透明,那讓一線業務人員大展拳腳并非遙不可及,同時指標互鎖和流程型組織也可以在建筑企業進行實施和推廣。總之,在建筑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通過不斷地創新和改進,才能夠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發展實力。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