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小濤
建筑業和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對整個國家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2022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31.2萬億元,同比增長6.5%;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29萬億元,同比下降10.0%。2023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建筑、地產業將在國家穩增長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截至2023年4月,主板建筑概念上市公司已達到72家。這些上市建筑企業總體實力較強,2022年整體業績表現良好。但面對行業的急劇變化,也紛紛在戰略方面做出調整。報告將陸續推出各大上市建筑企業戰略動態,通過戰略與實踐研究,一窺行業發展趨勢,并借鑒其經驗輔以管理決策。
中國電建篇
中國電建以“建世界一流企業,創全球卓越品牌”為愿景,以“建設清潔能源,營造綠色環境,服務智慧城市”為使命,以“立足大基建,聚焦‘水、能、砂、城、數’,集成‘投建營’,推進全球化”為戰略方針,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全力推動戰略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致力建設成為引領全球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世界一流企業。
充分研判國家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發展趨勢和公司內部資源能力,“十四五”期間,中國電建具體戰略部署概括為:瞄準世界一流目標,統籌國內國際兩大市場,集成投建營三大環節,聚焦水能砂城數五大領域,強化七大能力建設,推進八大戰略行動。
1.瞄準世界一流目標
初步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2.統籌國內國際兩大市場
立足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市場為主體,全力服務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強化區域營銷與地方發展需求精準對接,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做大做強做優國內市場;堅持全球發展“三步走”戰略,優化和適度調整國際市場布局,完善全球六大區域總部建設,推進屬地化發展,形成高質量的國際市場經營格局。
3.集成投建營三大環節
發揮投資、建設、運營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加快從傳統建筑產業向投建營一體化發展的戰略轉型,形成投向精準、建設優良、運營高效、退出順暢的投建營一體化發展格局。統籌推進投資發展與資產經營、資本運營三大工程,堅持投建營一體化與EPC總承包雙輪驅動,推動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4.聚焦水能砂城數五大領域
?? 做優能源電力業務
充分用好傳統水電和新能源領域優勢,搶占抽水蓄能、光伏、風電以及地熱能、生物質能、氫能、儲能、綜合能源市場,積極參與智慧能源、智慧電網建設,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成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主力軍。
???做強水資源環境業務
積極參與國家水網建設,長江、黃河等流域系統治理,智慧水利建設,海島生態修復、海岸環境治理,深挖水領域價值鏈,鞏固增強用水、治水的優勢,著力形成供水、興水的新優勢,成為水資源環境業務的引領者。
???做大綠色砂石業務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綠色低碳發展作為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充分考慮公司業績、技術優勢以及市場需求,向基礎設施供應鏈上游的建筑材料領域發力,在重點戰略區域以及重要城市群、都市圈周邊區域,加大綠色砂石業務布局,打造綠色砂石產品產業鏈,推進綠色建材業務投建營一體化發展。
???做精城市與基礎設施業務
圍繞“深耕城市、運營城市、服務城市”創新商業思維和商業模式,在城市建設與城市更新過程中,加強系統性、前瞻性布局,大力拓展城市綜合開發業務,積極參與川藏鐵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城市與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成重要增長極。
???做專工程數字化業務
秉持“數字電建、智創未來”的戰略愿景,聚焦“水、能、砂、城、數”戰略布局,推動數字化與建造方式、經營理念、市場形態和行業管理的深度融合,實現工程交付產品的全面數字化轉型,建成一批智慧水務、智慧能源、綠色建造、智慧城市平臺產品,以數字化助推城鄉發展和治理模式創新,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加快推進能源電力、水資源與環境、綠色砂石、城市與基礎設施四大產業聯動,推動“水能砂城”與數字化融合發展與商業模式創新,在城市開發和更新過程中貢獻具有鮮明特點和差異化優勢的電建方案。
5.強化七大能力建設
???全面創新能力:
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公司改革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數字化轉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協同推進管理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領域的全面創新。
???市場拓展能力:
適應市場環境變化,以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不斷鞏固傳統市場和業務競爭能力,不斷提升戰略性新興業務市場拓展能力,通過投建營一體化、產業聯動等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擴大公司傳統業務和新型業務市場,確保公司可持續發展。
???優質履約能力:
適應行業發展趨勢和客戶要求,健全建立項目管理標準體系和信息化管理平臺,加強工廠化、數字化、智能化建造等現代生產及組織能力,加強項目經理和項目骨干人才培養,全面提升優質履約能力。
???精益管理能力:
強化精益運營能力,提高質量效益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重點加強成本管理、產業鏈供應鏈管理能力建設。
???資源整合能力:
發揮中央企業資源整合優勢,重點加強產業鏈一體化戰略協同能力,社會資源整合能力,EPC管理能力,城市區域綜合開發業務的項目策劃、產業導入和商業模式設計能力。
???資產經營能力:
堅持“資產端減重、負債端減負、權益端增資”的資產經營策略,通過不斷加強在資產端、負債端和權益端的能力建設,提升資產經營效率,改善資產負債表。
???風險管控能力:
堅持風險平衡策略,加強風險識別、過程防控、應急處置、國際合規等風險管控能力建設,增強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能力。
6.推進八大戰略行動
???黨的建設: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把企業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的領導貫徹到規劃實施全過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公司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增強要素配置能力,著力技術攻關、平臺建設、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推動全產業鏈價值提升,持續提升公司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有力支撐。
???深化改革:
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企改革決策部署,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激發干部員工活力,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管理提升:
堅持“全面覆蓋,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因企施策”原則,以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為抓手,以加強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為主線,建立健全項目管理標準體系和信息化管理平臺,著力提升公司精益運營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
???國際發展:
堅定發展信心,緊跟國家戰略,堅定不移走國際化經營道路。保持“三步走”全球發展戰略定力,按照“做實國別、一國一策”的原則穩步推進國際經營屬地化,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經營成本、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
???人才強企:
以服務全球發展戰略的國際化人才、服務轉型升級引領業務發展的高精尖人才、復合型人才為重點,切實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完善職業通道和薪酬激勵機制,建立讓年輕干部茁壯成長、讓優秀企業家和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筑牢企業發展的人才高地。
???廉潔從業: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主題主線,圍繞公司改革發展大局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統籌推進“四責協同”,強化政治監督,一體推進“三不”,堅定不移糾治“四風”,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突出巡視巡察上下聯動,凸顯全面從嚴治黨引領保障作用,為推動企業和員工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數字化轉型:
充分利用“云大物移智”等新技術,不斷提升企業的精益化生產、數字化建造、現代化管理和智能化決策能力,推進產業數字化和管理數字化,構建面向數字時代的新電建。
公司以“建設清潔能源,營造綠色環境,服務智慧城市”為企業使命,致力建設成為“能源電力、水資源與環境、基礎設施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效益型世界一流綜合性建設企業”。公司堅持全球化經營、質量效益型運營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塑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卓越價值的品牌,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創新性工程建設整體解決方案,以奉獻清潔能源、綠色環境和精品建筑為己任,努力推動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世界的互聯互通。從2022年業務發展情況看——
工程承包與勘測設計業務是公司的核心業務。公司充分發揮規劃設計優勢和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聚焦“水、能、城”,持續深化業務調整轉型升級。科學謀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實施方案,加強新能源等行業關鍵技術攻關,積極探索氫能等前沿技術儲備,搶抓“雙碳”機遇,全力推進新能源和抽水蓄能業務規?;焖侔l展。不斷創新水環境治理新模式,打造了具有鮮明特色和全球競爭力的水環境產業,為現代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創造、釋放新空間,為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新模式。充分發揮產業聯動優勢,全面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在國內外市政基礎設施、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鐵路、機場、港口與航道等基礎設施領域順勢勇為、成效顯著,建設了一批代表性項目,公司已成為服務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骨干力量之一。公司緊緊圍繞市場客戶,順應產業發展趨勢,全面推動商業模式創新,以EPC、FEPC、EPCO、BT、PPP等一體化商業模式,投資建設了一批國家、地區、行業的重點工程,在充分發揮商業模式創新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助推作用的同時,市場認同、客戶認同不斷提高。
能源電力
作為抽水蓄能建設領域的絕對主力,公司積極響應國家“3060”雙碳戰略,推動新能源規劃研究中心建設。發揮規劃設計傳統優勢,搶抓新能源和抽水蓄能開發資源,積極獲取新能源和抽水蓄能建設任務。全年新簽能源電力業務合同金額4,529.43億元,占新簽合同總額的44.88%,同比增長88.76%。
其中,新簽光伏發電業務合同金額1,936.48億元,同比增長409.88%;風電業務合同金額1,455.39億元,同比增長68.21%;常規水電業務合同金額347.87億元,同比下降43.93%;抽水蓄能電站業務合同金額243.45億元,同比增長20.27%。
水資源與環境
公司充分發揮“懂水”的規劃設計優勢和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持續強化“流域統籌、規劃先行、綜合治理、技術先進、高質長效”的營銷理念,積極構建并完善水環境業務管控體系,堅定不移地擴大水利、水務、水環境市場份額。全年新簽水資源與環境業務合同金額1,766.72億元,同比增長36.4%。其中,水環境治理業務合同金額1,175.56億元,同比增長115.32%;新簽水利業務合同金額591.17億元,同比減少21.11%。
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
公司全面參與城鎮化建設,堅持市場競爭和投資帶動雙輪驅動,積極參與基礎設施業務市場開拓和項目競爭,持續推動基礎設施業務規范健康發展。全年新簽基礎設施業務合同金額3,565.95億元,同比減少1.5%。
電力投資與運營業務是公司的重要業務,公司堅持“控制規模、優化結構、突出效益”原則,加強電力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加快推進以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水電等清潔能源為核心的電力投資與運營業務,著力推動業務結構持續向綠色低碳發展。電建新能源公司股份制改造圓滿完成,公司獲取新能源資源儲量和開發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2022年新增建設指標、新增投資立項、新增開工項目、累計投產裝機規模等四項指標均突破1000萬千瓦。2022年度,公司新增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水電裝機容量分別為136萬千瓦、127.2萬千瓦、37.3萬千瓦。截至2022年底,公司控股并網裝機容量2,038.34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764.44萬千瓦,同比增長21.64%;水電裝機685.54萬千瓦,同比增長5.75%;火電裝機316萬千瓦,與上年基本持平;太陽能發電裝機272.36萬千瓦,同比增長87.63%。清潔能源占比達到84.5%。
公司其他業務主要包括設備制造與租賃、砂石骨料的開發銷售、商品貿易及物資銷售、特許經營權及服務業等。
設備制造與租賃業務是與公司工程承包業務緊密相關的重點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專用設備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工程設備租賃業務及上下游相關業務,著力提高公司裝備水平,保障項目順利施工,降低設備資源投入,提高設備使用效益。
隨著國家綠色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化,綠色砂石產業成為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優質解決方法,砂石市場逐漸供不應求。針對建筑行業市場格局變化,公司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布局,發揮專業優勢,加快打造綠色砂石全產業鏈,塑造供應鏈,持續擴大中國電建綠色砂石品牌影響力。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獲取綠色砂石項目采礦權共計22個,已進入運營期的綠色砂石項目共計7個,綠色砂石資源儲量達到85.68億噸,設計年產能為4.69億噸,投資規模為1,003.67億元,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
發展概況: 2022年,全年實現新簽合同10,091.86億元,同比增長29.34%;實現營業收入5,716.49億元,同比增長1.1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14.35億元,同比增長15.93%,各項主要指標再創新高。以公司為核心資產的電建集團,《財富》世界500強排名十連升躍居第100位,國資委年度、任期經營業績考核和黨建責任制考核均獲“A”級,ENR“全球工程設計公司150強”連續三年蟬聯榜首,ENR全球承包商250強和國際承包商250強排名,在電力行業領域均居全球第一。 ?注:報告中相關數據來源于中國電建公開資料,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