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小濤
建筑業和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對整個國家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2022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31.2萬億元,同比增長6.5%;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29萬億元,同比下降10.0%。2023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建筑、地產業將在國家穩增長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截至2023年4月,主板建筑概念上市公司已達到72家。這些上市建筑企業總體實力較強,2022年整體業績表現良好。但面對行業的急劇變化,也紛紛在戰略方面做出調整。報告將陸續推出各大上市建筑企業戰略動態,通過戰略與實踐研究,一窺行業發展趨勢,并借鑒其經驗輔以管理決策。
隧道股份篇
隧道股份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全產業鏈運作能力,加快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步伐,加快由“內部產業鏈初步協同的綜合服務商”向“內外部資源全面協同融合的城市建設運營資源集成商”目標加速邁進,產業鏈各環節間逐漸由“獨立作戰”向“聯合作戰”轉變,公司為客戶提供基礎設施“規劃—投資—設計咨詢—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務的能力不斷提升。秉持“設計引領,投資帶動”的經營方針,在項目前端通過合作機制充分發揮投資與設計板塊的聯動作用,最大限度發揮各方的專業技術優勢與資源影響能級。
2022年,公司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相繼成立環境集團和建筑集團;公司下屬城盾隧安公司除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外,還在杭州、鄭州等重點城市設立子公司,加快地下工程應急維保業務市場開拓步伐;公司下屬上海能建集團參與合資設立上海海賢新能源有限公司,為公司向新能源業務拓展邁出堅實一步。從2022年經營情況看——
基礎設施建設業務包括工程施工、工程設計以及基建投資和運營三大子板塊。
01 工程施工業務
公司工程施工業務主要分為地下業務及地上業務。
地下業務方面,公司主要從事隧道、軌道交通、水務、能源和地下空間等大型工程勘察設計及施工,目前已承建的14米以上超大直徑隧道工程項目已達到32項,代表項目如上海長江隧道、上海市域鐵路機場聯絡線、杭州錢江隧道、武漢三陽路隧道、珠海馬騮洲交通隧道等。憑借盾構法、沉管法、管幕法等領先工藝,公司已在國內外總集成、總承包建設隧道工程上百項,產品直徑基本涵蓋全球現有隧道工程的所有尺寸。
軌道交通方面,公司已先后為南京、杭州、鄭州、昆明、武漢、天津、烏魯木齊、南昌等國內眾多城市成功打造了當地首條地鐵線路,累計建設里程約836公里。
此外,公司還廣泛從事引水隧道、電廠取排水隧道以及自來水、污水市政管道安裝、城市燃氣管線及設施施工安裝業務等,代表項目包括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上海竹園污水處理工程、上海市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等。
地上業務方面,包括高速公路、鐵路、道路、橋梁以及房屋建筑等。公司全面參與了上海市高架、道路、橋梁、機場、火車站交通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公司廣泛參與建設了上海東海大橋、上海昆陽路大橋、江西南昌朝陽大橋,以及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浙江杭紹臺高速公路、上海濟陽路快速化改建、滬通鐵路等重要工程。
02 工程設計業務
公司工程設計業務主要通過子公司——城建設計集團和燃氣院開展,業務范圍包括城市軌道交通、隧道、市政工程、燃氣管網、天然氣儲氣站、綜合管廊、人防設計等地下空間的勘察、設計,以及相關高端咨詢服務。
03 基建投資和運營業務
公司目前主要以PPP方式參與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運營,主要由下屬子公司——上海隧道、上?;?、城建投資、市政集團等開展,近年來公司已建、在建和運營的大中型項目(含BT、BOT、PPP模式)52項。
公司盾構設備相關業務主要由全資子公司——上海城建隧道裝備有限公司負責。公司生產的設備主要以盾構為主,除此以外,公司還生產頂管機、鋼模以及隧道煙道板機械手等隧道相關產品,盾構按品種分類,主要包括土壓平衡盾構、泥水平衡盾構、雙模盾構以及TBM等;按產品直徑分類,包括直徑7米左右適用于城市軌道交通隧道的盾構產品,以及直徑11米和15米左右適用于大型越江隧道的盾構產品。此外,公司積極創新,首次將產品應用于沉船打撈領域。除了生產制造設備,公司還提供盾構產品的驗收、維修、檢測等服務。
公司融資租賃業務主要由全資孫公司——上海元晟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負責,主要圍繞隧道股份產業鏈上下游,提供直接租賃、售后回租、經營性租賃服務,打造定制化金融解決方案;業務區域選擇方面,聚焦公司傳統重點市場區域,深耕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同時積極布局其他重點潛力地區;行業選擇上,主要圍繞隧道股份產業鏈上下游,重點布局基建業務領域。
公司數字信息業務主要由全資子公司——上海城建數字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開展。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基于高性能的CIM城市信息模型技術應用,提供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軟硬件產品和系統集成的專業服務。主要業務及產品從項目級建筑信息化技術應用到城市級智能監管平臺,覆蓋數字化咨詢、智慧基建、智慧交通、智慧環境、韌性城市、智慧醫療、數據治理、智能化安裝等多個領域。
發展概況: 2022年—— 公司累計新簽各類施工、設計、運營業務訂單總量為835.8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63%,其中施工業務中的道路工程同比增幅約35%,增速顯著。年內相繼中標“鄄輝高速、鄭新高速、長修高速”(186.60億元)、“新加坡跨島線CR202標(39.46億)”、“溫州市府東路過江通道工程(33.23億)”等一批國內外重點項目。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5,274,498,329.52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09,204,004.74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452,208,909.49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23%,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0.89元。截至2022年末,公司總資產達到146,435,036,756.54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27,282,806,221.94元。 ?注:報告中相關數據來源于隧道股份公開資料,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歡迎轉發,禁止以本文編輯版本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慧樸精益建造】微信公眾號聯系開白名單,021-61997709